到底是谁损害了民营医院的名声
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它不仅有效补充了医疗资源供给,缓解了公立医院的诊疗压力,还能提供个性化、差异化的医疗服务,满足患者在专科医疗、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多元需求。同时,民营医院的市场化运作注入了行业竞争活力,倒逼公立医
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它不仅有效补充了医疗资源供给,缓解了公立医院的诊疗压力,还能提供个性化、差异化的医疗服务,满足患者在专科医疗、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多元需求。同时,民营医院的市场化运作注入了行业竞争活力,倒逼公立医
就在今年上半年,平均每天就有近7家民营医院黯然退场,半年内倒闭总数高达1247家。
2025年的民营医疗圈,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。一边是上半年新增430起医院破产案件的冰冷数据,一边是卫健委联合多部门送出的政策大礼包,不少从业者感慨:“寒冬里总算盼来暖风吹”。这次的政策东风和以往不同,没有空泛的号召,全是实打实的突破,民营医院的发展逻辑可能真
上周参加同学聚会,当医生的老周喝闷酒的样子吓了我一跳。他在老家县城的民营医院待了八年,前阵子突然接到通知:科室要裁撤,要么转去康复科,要么接受降薪30%,不然就自己走人。“以前觉得医生是铁饭碗,没想到现在也得面临‘下岗’风险。”老周的话让桌上几位医护行业的同学
此文档获取方式:文章末尾、评论区置顶可看。具体需求留言,小编速反馈。文档大小:28KB格式:.doc页数:5页
“我们医院设备先进、服务贴心、医生专业,可患者听完转头就忘,问起‘你们有啥不一样’,连老患者都说不上来!” 这是很多民营医院院长的宣传烦恼。在信息爆炸的当下,患者每天被海量广告包围,若民营医院的宣传没有突出重点,只是泛泛地说 “设备好、服务好”,根本无法在患者
曾几何时,营销轰炸与信息壁垒撑起了民营医疗的黄金时代。但如今,医保 DRG/DIP 支付改革、药品耗材集采、检查检验降费 “三座大山” 已然压顶,行业洗牌进入白热化阶段:2025 年上半年全国医院破产案件同比激增 41%,近八成医疗服务上市公司营收下滑,中小机
医生的朋友,天天在吐槽科室要优化人手;就连那些牛气哄哄的老牌三甲,据说也开始悄悄合并科室。这阵仗不少人心里直打鼓,说医疗行业的冬天是不是真来了?据说已经有超过800家医院撑不住,进入了破产清算,民营医院更是成了重灾区。可这事儿真不是行业要完蛋的信号,更像是一场
10月下旬,医疗圈被两份数据搅得人心惶惶:一份行业报告显示,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超800家医院进入破产清算,仅9月单月就有67家民营医院注销,连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也传出科室缩减、人员优化的消息;另一份医保局统计更直观,多地综合医院床位空置率突破30%,
菏泽市市委社会工作部二科科长轩倩倩,市委宣传部讲师团教务室主任、教授文玉忠,菏泽市卫健委宣传科科长朱杰,菏泽市卫健委机关党委科长张威,郓城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、县委“两新”工委副书记唐恒强,郓城县卫健委宣传科科长李沛然,山东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监事长、菏泽市民
2025年5月,央视《中国中医药大会》第二季《湘鄂医道》节目播出后,我作为两湖地区传统医药的宝藏分享人之一,终于在央视的大荧幕上得以向大家展示中医外科里面的奇药——(外用)丹药,也向大家讲述了“丹药”的用途。
前段时间因欠薪被当地人社局公告的某民营医院,近期再次收到行政处理告知书,需支付 101.7 万元拖欠工资,并按应付工资金额的 50% 加付近 51 万元赔偿金。
2025年1月,一则“重庆全域肿瘤医院破产清算”的公告在医疗圈炸了锅——这家投资30亿元、曾立志打造“渝东北三甲肿瘤专科医院”的机构,开业仅2年半就因严重资不抵债全面停工,不仅让132名医护面临失业,耗资6亿元引进的西南首台小型质子治疗系统也成了未完工的“烂尾
民营医院这几年压力不小,未来5年想活下去,得找对方向。今天分享3条能落地的实战路径,中小机构照着做,大概率能稳住~
2025年的中国医疗行业,早已不是“谁做得多谁就赢”的时代。医保控费、DRG/DIP支付改革、财政紧缩、资本退潮……多重压力叠加,医疗体系正经历一场无声却剧烈的结构性洗牌。
民营医院打造会员制模式,其核心目的是将患者从“一次性消费者”转变为“长期信任的会员”,通过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服务来增强黏性并开拓自费项目。以下是其关键要点和落地方法:
让用户付费的套路始终围绕两步:先吸引注意,再建立信任。三个月前你刷到中年护肤视频停留9秒,平台随即给你打上抗衰焦虑标签。两个月后你主动搜索抗老产品,全网相关内容开始精准推送。三周前线下门店定位暴露需求,专家解读内容密集投放。昨天直播间一句"30岁底线"触发消费
2025年9月,汕头市卫生健康局的一纸官方回应,为国瑞医院的“烂尾”命运盖上了公章。这座计划投资35亿元、规划2000张床位的“粤东最大三甲医院”,自2020年主体结构封顶后便再无实质性进展。
医疗行业的“淘汰赛”已经打响,民营医院尤其是中小机构正面临多重压力:公立医疗的资源碾压、医保控费的持续收紧、患者信任的先天不足……不少从业者都在问,未来5年,民营医院到底该怎么活?今天咱们就从实战角度,给中小机构理清三条能落地的生存发展路径。
近期,医疗行业一则现象引发广泛关注:多家医院、药店主动选择退出医保体系。这一异常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?国家医保局迅速反应,展开严查行动,而这一事件也为整个医疗行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。